|如果每次閱讀都是一次對作品的投票,這一票我投給:未來|#
我們是生鮮時書,長期關注台灣閱讀、出版和智慧教育相關主題,2019年我們已在全台3000多位讀者的桌上,開設讀曆書店。
許多店長告訴我們,因為讀曆書店,他們去書店買書,認識了之前不熟悉的台灣作家,然而我們發現...台灣不僅有很多優秀作家值得你認識,有更多缺乏曝光管道,作品在發光的新人作家,需要你的在乎。
於是,生鮮時書再度和全台出版社聯手,與編輯共同選句,讓作家自行推薦,從上百萬句子中,挑選出366句,放進《讀曆書店2020》中,每個句子都有經過出版社跟作家充分授權,並支付對應的權利金,作家自己都推的每日金句,保證讓你一句傾心。
每一次閱讀,都是一次對作品的投票,這一次我們決定將手中的票,投給未來,引領你們認識才華正綻放,正耀眼的台灣新人作家。
|讓366句作家金句,成為你生活的一瞬之光|#
「讓知識為你所用」,是生鮮時書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。但文學、小說或是散文類的書籍,你會如何運用呢?我們發現,你總是被書中的句子打動、撫慰和拯救。
於是,我們嚴選書中的每個句子,摘錄放進讀曆書店,期望366個句子,能成為你的心情靈藥。
一句
「別讓現在的可惜,成為未來人生的嘆息。」- 張忘形《忘形流簡報思考術》
提醒你要把握時光,立即下訂讀曆書店(誤)
一句
「我不世俗,世俗的是這個世界。」 - 楊莉敏《世界是野獸的》
給了你面對世界的能量,厭世又怎樣,也是一種態度!
一句「我每天賴床 / 床卻都已讀不回。」 - 李豪《自討苦吃的人》
精準描繪你每天鬧鐘按了又響,響了又關的情境。
你可以把句子上傳臉書IG,也可放入盒中收藏,你擁有的是一整間書店,只是它剛好可以記錄時光。
|你的建議,是《讀曆書店2020》的改革基石|#
延續去年的開發經驗,今年我們收集使用者的意見,改善不足之處,強化特色,全心推出4大改革。
1.結構強化,366天的堅挺支持
重新設計的摺疊方式,封面翻折更直覺,不再擔心折錯方向。
以「紙」的外殼,呈現「書」的意象,精裝版本強化底座,三角成型,讓堅固成為日常。
2.撕線進化,輕鬆珍藏每日金句
366天的細密撕線,向下拉,一拉即撕。
不再擔心句子遭到破壞,拍照上傳或珍藏貼牆,讓完美成為日常。
3.設計美化,12個月插畫 X 節慶巧思圖騰
《讀曆書店2020》選用螢光綠,呈現未來感。我們還邀請邀請德國紅點設計獎的設計師Dyin
於12個月和重要節日繪製專屬插畫,讓驚喜成為日常。
4.年年有新招,每年更新策展主題
我們希望讓每一年版本的《讀曆書店》,更具收藏價值。
於是我們將會每年更換策展主題,讓你桌上的讀曆書店,變成一場年年更新的「獨立策展」
今年,我們嚴選超過140位新人作家,在你腦中進行思想造勢,讓改變成為日常。
|每日放送的Hashtag,今日宜忌,由你定義|#
如果閱讀是一道任意門,讀曆書店獨家的hashtag就是一把鑰匙。
每日放送,選句搭配的hashtag,時而洞察、時而幽默,更是與作品微妙的連結與致意。
讓你從日曆上吸取養份,也吸取創意。
|募資期間限定,366天選句解析節目|#
今年加盟讀曆書店的店長超有「耳福」,為了回饋讀者的支持,我們決定推出366天選句解析。
放在同樣由生鮮時書開發的 通勤學 - line原生音頻學習平台
由團隊每日產出一句選句解析,作品介紹,讓你更深入了解每位作家。
原價499的Podcast產品,募資期間!竟然!免費贈送!
只要在募資期間購買讀曆書店,我們會於募資結束後,寄給你免費兌換碼。
等到2020 1/1 進入通勤學收聽,日日聽,以文字餵養時光。(demo即將上線,敬請期待)
除了「閱讀,越是綠意盎然」的經典「讀曆綠」封面外,針對新人作家的主題
今年特別推出:「原色灰」:「純淨原始,卻又不容忽視。」
兩種封面顏色任你選,我們相信,小孩才做選擇,大人是我都要!
|台灣設計,台灣印刷,台灣手工製作,給你最「台」的讀曆書店|#
今年,我們同樣邀請
德國紅點設計獎加持的台灣設計師Dyin操刀設計,外觀延續去年書的意象,
利用古籍線裝的裝禎方式,搭配色彩鮮明的螢光綠,吸納古書的文化底蘊又不失現代感。
從書盒、封面、內頁的螢光綠特殊色印刷,到人工綁線到日曆配頁,多道工序製作繁複,由台灣老字號手工裝幀廠,替台灣的文化把關。
|讀曆紅包,比紅包金額更具存在感|#
紅包袋,是一種隱隱然代表身份的存在。不經意地拿出讀曆紅包2020,讓極具質感的燙黑插畫與金句,給親友留下黑到發金的深刻印象。紅包印有三句感謝語,適用於各種身份的親友,讓你隨包,隨用。
|關於生鮮時書|#
今年,我們同樣接受企業訂製,敬請來信詢問
聯繫請洽:infos@newsveg.tw
其他異業合作,亦歡迎來信或私訊粉專,期待你的到來。
|特別感謝|#
感謝填寫問卷、幫忙分享問卷的你,以及在量產過程中給我們諸多意見,幫我們度過難關的夥伴。
當然還有合作的編輯,以及願意授權的作家,沒有你們就沒有讀曆書店。